•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莫让调研“虚有其表”

2025-04-25 16:40 来源:南方网

  “改进调查研究”位列中央八项规定开篇之首。规定出台后,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但部分干部却把调研当成例行公事,习惯机械地凑次数、走过场,浮于表面、浅尝辄止,让调研“虚有其表”,失去本该有的价值与意义,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背道而驰。

  调研,本是洞察实情的“显微镜”、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推动发展的“指南针”。《荀子・大略》有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真正有价值、能发挥作用的调研,应当如同智者般深入实际、扎根群众,在基层的土壤中抽丝剥茧,挖掘出最真实的情况和症结问题。古往今来,诸多深入调研的鲜活案例生动地诠释了调研的正确打开方式。如,焦裕禄同志在兰考治理风沙时,整日穿梭在漫天黄沙中,挨家挨户与群众唠家常、问疾苦,硬是把风沙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为根治风沙筑牢根基。又如,廖俊波同志在推动政和县经济发展时,走遍乡镇、企业的角角落落,敏锐捕捉到交通和产业等诸多短板,开出精准“药方”,推动当地经济步入快车道,充分展现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举措、助力地方发展的重大意义与价值。

  反观那些“虚有其表”的调研,其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带来的危害亦是不容小觑。有的干部下基层如同打卡游客,背着双手在指定地点拍照留念,拍完到此一游照便匆匆收场;有的干部提前让基层准备完美答卷,调研还未开始,报告里早已填满精心打磨的数据,仿佛基层难题能在办公室里凭空消失;更有甚者将调研变成扰民工程,前呼后拥的车队还未抵达,基层就已提前清场布置。这般流于形式的调研,获取的信息如同镜花水月,看似丰富实则空洞,无法为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长此以往,不仅让基层的真问题被层层掩盖,使发展陷入停滞,更会让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大打折扣,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完全背离调研的初衷。

  要让调研回归本真,干部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正本清源,始终秉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深厚为民情怀,扎实认真地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前,要精心谋划,制定详细的作战图,明确目标、锁定重点,带着问题出征,确保调研工作有的放矢。调研中,要强化“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多走羊肠小道、多听家长里短,通过实地考察、随机访谈、问卷调查等多元方式,广纳民情民意,让调研真正接上“地气”。调研后,要系统梳理、深入分析所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施工图,让调研真正成为联通上下、助力发展的坚固桥梁。

  此外,要强化监督规范,以健全机制为调研工作保驾护航。建立调研计划审核机制,严格审核主题、范围、方式和预期成果,确保调研有针对性与实际价值,防止走过场。织密过程监督网络,通过突击抽查、实地回访等查看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情况,让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行为无处遁形。完善成果评估体系,既看调研报告质量,又跟踪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并将其与绩效考核挂钩,让调研成为履职尽责的硬指标,以此推动调研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真利器。

  撰文 王碧海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