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八小时外”也需有戒尺

2025-06-26 19:24 来源:南方网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纪律规矩没有下班时间。从近来中央层面通报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例来看,一些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放松自我要求,认为“下班后就是私人时间”,导致行为失范。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牢记,“八小时外”也需有戒尺,慎独慎微方能行稳致远。

  “八小时外”不是监督盲区,纪律规矩必须全天候、全方位约束行为。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存在认识误区:有的认为工作干好就行,存在“小事小节论”的思想误区;有的认为下班后喝点小酒、打点小牌无伤大雅;还有的甚至把“八小时外”当作“自由空间”,违规接受宴请,最终坠入违纪违法的深渊。凡此种种皆警示我们,作风问题往往始于“小节”,失守于“八小时外”。

  戒尺高悬,方能行有所止。古人云:“君子慎其独也。”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脱离了组织视线,往往容易放松自我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严的基调,既管“八小时内”,也盯“八小时外”,对党员干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加强监督,查处了一批“两面人”“隐性腐败”问题。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纪律规矩延伸到“八小时外”,才能防止“小管涌”演变成“大塌方”。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作风问题不分“上下班”,越是“八小时外”,越要绷紧纪律之弦要自觉净化社交圈、规矩生活圈、纯洁朋友圈,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筑牢思想防线,让自律成为习惯。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思想松一寸,行动就会散一尺。一些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出问题,根子在于理想信念动摇、纪律意识淡薄。因此,要持续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把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健全监督机制,发挥家庭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形成“八小时外”全方位监督网络。执纪问责要动真碰硬,对“八小时外”的违纪行为露头就打、严查快处,不搞下不为例、网开一面。党员干部更要以“君子慎其独”的自觉,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让自律成为生活习惯。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纪律约束也没有“空窗期”。要时刻牢记,纪律规矩既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各级党组织要持续拧紧监督螺丝,让戒尺高悬、利剑常亮,推动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外”也能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以过硬作风赢得群众信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撰文 黄嘉钰

编辑:刘帅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