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支持基层干部大胆干事、树立威信,支持群众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问题。”基层减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形式主义则是一块难移的“绊脚石”,持续抓好形式主义整治工作,营造为基层减负松绑、为实干加速赋能的良好环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形式主义一日不根治,始终是妨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绊脚石”。干事创业需要更多精力和时间抓落实,但基层往往深陷于应付形式主义“窠臼”。面对文山会海、检查考核、报表台账…….层层要传达,天天要材料,处处要留痕,导致基层“一根针”穿“千条线”的疲惫状态,难以集中力量、扑下身子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必须下大力气坚决整治。
用形式替代成效,用虚功隐瞒问题,无不是形式主义的“花架子”,消耗着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什么形式主义一直纠治不止,根子在政绩观偏移、责任心缺失。因此,必须自上而下、多管齐下彻底整治,让形式主义不再“冒头”。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科学决策部署工作,实事求是推动落实,谨防盲目乱铺摊子、拍脑袋上项目,别让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成为上行下效的“标本”。要厘清层级权责边界,精简文件会议,减少重复报表材料,压缩检查考核项目,规范管理政务应用程序,杜绝过度“留痕”要求,力戒“材料政绩”“指尖形式”等不正之风,防止层层“甩锅”、基层“背锅”,切实让基层干部把精力用在抓落实、办实事上。
热衷形式主义、喜欢花拳绣腿、忽视实际工作,其危害不容小觑,不仅会助长弄虚作假的歪风,也会污染政治生态和工作作风。如果领导干部重形式轻内容,政策执行凭主观意识来决策,不考虑具体情况和群众真实需求,搞那些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盆景”工程,就会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威信,严重空耗社会资源和财政资金。形式主义要不得,更不能以此为“脸上有光”“权中有势”的政绩追求,切莫让上级形式主义催生下级形式主义,而要让以实干之风吹满基层大地。
重拳破形式主义之“绊”,关键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防止“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的现象。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为基层干部实干腾出时间,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而不是向基层“加压”。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政治引领正确的政绩观,避免发出脱离实际的号令,莫让政策文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以上率下“改作风”,领导机关带头精简会议文件,积极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领导干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真调研、摸实情、解难题,不做“客里空”;要动真碰硬敢担当,敢于对形式主义说“不”,以务实管用的措施切中形式主义要害,清除横亘在政策与群众之间的“拦路虎”“绊脚石”,用实实在在的减负暖到基层干部心坎里。
唯有搬开干事创业的“绊脚石”,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切实为基层减负担,才能让基层干部卸掉“包袱”,真正把力量用到刀刃上,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撰文 黄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