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按照新发展理念做好经济工作。为官之道,首在政绩观。政绩观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内驱动力。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锤炼坚强党性、树牢宗旨意识,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高质量发展重在谋全局,不只是眼前一域。当前,大多数干部能够积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妥善处理工作、解决问题,但仍有个别干部存在政绩观偏差错位。有的私心杂念作祟,热衷于“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存在与上级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埋下“隐形炸弹”;有的患上“政绩冲动症”,热衷于搞一些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喜欢“作秀”而不是“做事”,追求“短平快”,重显绩轻潜绩,虽做出短期成绩,却留下长久遗憾;有的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顾客观条件“大干快上”,盲目举债铺摊子、上项目,造成财政资金损失。如此种种,折射出的是一种扭曲的政绩观,必须“对症下药”,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问题。
政绩观说到底是思想认识问题,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锤炼愈强、党性修养愈深,则正确政绩观愈牢愈正。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正确政绩观融入血液、铸入灵魂、化为基因。要以当前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论述作为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必学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逐字逐句读原文、认认真真悟原理,深刻领悟“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引导党员干部树牢与新发展理念相符合的政绩观。
抓发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是为了实现一己私利,这两者的结果天壤之别。为官一任,是不遗余力推动发展、造福一方,还是满足于不犯错、“不伸手”、明哲保身,结果也是天壤之别的。人民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孔繁森、杨善洲、沈浩等党的优秀干部一心为民,把个人的一切都奉献给党的事业,深刻诠释共产党员的赤子之情。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锚定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多采取“四不两直”调研法,把发展的思路摸准、把基层情况摸透、把群众所盼摸清,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出真业绩。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克难攻坚、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注重科学决策,尊重客观规律,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涵养“以一域之力,为全局添彩”的境界、“跳起来摘桃子”的决心,铆足“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干劲,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获得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要以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让“奋进者”上、“躺平者”下,有效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引导干部以“真业绩”留“好政绩”。
撰文 邱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