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近年来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执政兴国,念兹在兹的是人民;无论何时,牵肠挂肚的是民生。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各地需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厚植民生“暖色调”,升温民生“大幸福”,让每个人的幸福感多维打开、触手可及。
坚守为民初心,答好民生答卷。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途径。老年人的养老、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娃娃的入学教育,桩桩件件“小事”,厚积起来,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些年来,全国上下把民生工作“含金量”作为评价整体工作质效的“度量衡”,大力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从经济工作会议到地方两会,不约而同重点部署民生等工作。全国上下结合新情况新期盼新问题,从制度层面立起夯实民生根基的“四梁八柱”,从社会救助到养老服务,从儿童福利到殡葬服务,从婚姻登记到慈善事业,把“为民情怀、爱民之心”深深熔铸到民政工作各环节,有效发挥了社会建设中的兜底夯基作用。
做好民政工作,“人民满意”是第一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群众有什么需求、有什么期待,就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把一张张“民‘声’清单”化为温暖人心的“幸福账单”。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有着许多新机遇也面临一些新挑战。从宏观层面审视,中国是人口大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其东西南北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依然突出。而从微观角度出发,每个家庭都面临着各自独特的现实困难,不同社会群体间的需求与困境亦各不相同。何以“破题”?唯有改革。“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各地应着眼于不同领域的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巩固民生基础,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持续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民政爱民为民,重在合力共为,统筹下好“一盘棋”。民政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关注宏观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又要深入细微,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每一项民政工作都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真正实现民政工作的全面覆盖与高效运行。纵观各地,从推行“智慧民政”建设,形成“一本账、一朵云、一张网、一个治理体系”格局;到出台“无障碍衔接”医保与民政的惠民措施,多部门协同破题,“免申即享”走进千家万户;再到创建“民声呼应”平台,让“民声”直达顶层,让问题收集、落实整改、效果验证形成闭环……一项项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密集推出,桩桩实事直指急难愁盼,让老百姓看见变化、得到实惠。民生之“变”,关键在于打通了部门“堵点”、畅通了信息“关节”,形成了联动合力,根本在于守住了为民初心。
做好民政工作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将“民声”置顶,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奋力以“民生为大”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金羊网 文/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