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粤海观潮:发霉的橘子带来发霉的“流量”

2025-03-26 11:57 来源:南方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山东一女子将一个表皮发绿、长满霉菌的腐烂橘子以500元的高价在二手交易平台售出,引发网络热议。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多名用户挂出发霉橘子的商品链接。这些橘子的外皮通常覆盖有一层厚厚的霉菌,售价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一位商家介绍,有些买家购买霉橘子是为了做生物实验,用来培养青霉菌。

相关截图。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似乎没有什么不能成为吸引眼球、赚取金钱的噱头,就连发霉的橘子也不例外。发霉橘子滋生的青霉菌是一种机会病原菌,具有致病性,会在人体免疫力降低时伺机入侵,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话可能侵染肺部,导致肺炎;且在其生长过程中还会产生代谢物,积累到一定剂量,会产生致癌风险。因而,大部分人对其都会一丢了之,让它们成为垃圾桶里的废弃物。没想到的是,如今的发霉橘子竟然被包装成“产品”招摇过市,标价不等,甚至还打出了“适合做实验用”“可用于研究、学习”等旗号。这是对常识的挑战,也是对科学研究的曲解。

  人类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霉菌,橘子存放时间久了,周围的霉菌就会在上面繁殖,并没有太大的科研价值。即便有科研价值,二手平台上售卖的发霉橘子来源不明,其霉菌种类和生长状态未经专业检测,又岂是能随随便便卖出的?更何况,橘子发霉并非难事,有必要高价购买吗?那么,失去商品属性的发霉橘子,缘何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商品”呢?有辟谣平台调查发现,高价兜售的发霉橘子,根本就是有价无市。将其炒作得如此火热,就是打着科研的幌子,博眼球、拉流量。

  用发霉的橘子带来发霉的“流量”,这场看似荒诞的闹剧背后,折射出网红经济、消费心理异化与平台监管滞后之间的多重矛盾,更暴露出猎奇与炒作是模糊合法与违规、安全与危险边界的元凶。通过网红效应打响知名度、赚取真金白银,无可厚非;但企图以突破底线来吸引眼球、换取流量,则行不通、走不远。特别是某些社交平台的博主、主播为了吸粉,盲目跟风,利用部分网民把微生物实验等同“厨房DIY”的认知偏差和猎奇心理,哗众取宠,编造虚假信息,进行过度演绎,严重危害了网络生态,对社会造成的误导和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

  杜绝此类闹剧的发生,防范发霉橘子等危险产品再现网购平台,必须在治理与打击上加大力度,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入手,持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从严从快打击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有毒有害的商品哪怕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和市场需求,也不能随意网售和网购。不能让二手平台沦为有害商品的集散地,更不能让发霉橘子式的“流量闹剧”上演,而应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撰文 林伟

编辑:王沛容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赖玉清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