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餐饮领域接连迎来关键性的政策调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动为“无堂食”外卖商家贴上专属标识,同时主要外卖平台也开始试点取消骑手超时罚款,并赋予骑手“拉黑”恶意用户的权限。这两项举措,一项指向商家经营的透明度,另一项指向劳动者的尊严与算法规则的优化,标志着外卖行业价值导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过去片面追求“快”与“便宜”的极致效率,向更具可持续性的“好”与“公平”蜕变。
图源:视觉中国
上游治理,以“透明”重塑信任基石
“无堂食”标识看似只是简单的一个标签,实则是打破信息不对称、重建消费信任的关键一步。它清晰地把“这是什么类型的商家”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完整地交还给消费者,这不仅有助于遏制“幽灵厨房”的野蛮生长,更能引导市场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品质与服务体验。厨房变得透明,才能将信任的基石筑牢,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下游革新,以“尊严”重构算法逻辑
取消对骑手的超时罚款,是对“效率至上”评价体系的纠偏,将安全置于速度之前。而赋予骑手“拉黑”恶意用户的有限权利,则是在平台经济中赋予劳动者一定的自我保护与博弈能力,是对其职业尊严和人格尊严的重要维护。这不仅是平台管理理念的进步,更是对数百万骑手劳动者地位与权益的实质性认同。
系统变革,共筑优质稳定产业生态
更重要的是,这两项举措并非孤立的尝试,而是互相依存、彼此加持的系统性改革。一个更规范、更透明的上游商家生态,能够从源头上减少因出餐慢、品质差等问题引发的消费纠纷,从而为骑手创造更顺畅的配送环境。而权益得到更好保障、配送体验更优化的骑手群体,又能为消费者提供更稳定、更优质的服务,最终提升整个消费链条的满意度和健康度,形成“商家规范-骑手稳定-消费者满意”的正向循环。
展望未来,迈向可持续的愿景
如何确保“无堂食”标识的真实性与监管的有效性,罚款取消后如何建立更科学的骑手激励与考核体系,如何避免骑手“拉黑”权限被滥用,这些细节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总体而言,中国的外卖产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寻求商业效率、消费者权益与劳动者福祉之间的平衡与共赢。这不仅是外卖行业的进步,更是我国平台经济向更加公平、更有温度、更可持续的发展的跃升。
南方网、粤学习评论员 江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