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头啖汤评论:随手拍“秒整改”,深圳的“超能力”从何而来?

2025-10-20 19:57 来源:南方网·粤学习 王沛容

  在深圳的街头,你或许曾遇到过一位手持卷尺、神情专注的小哥,他时而蹲下身测量井盖与路面的高低差,时而用手机记录下挡道的绿植或破损的步道砖。两年来,这位被称为“卷尺侠”的普通市民,多次将自己发现的市政设施“小毛病”拍成视频发布到网上。令人惊奇的是,绝大多数问题都迅速得到了修复——人行道中央碍事的树木次日便被移走,过窄的坡道被拓宽并做了防滑处理,松动的红绿灯、凹陷的井盖也都被一一修复。安全隐患的“秒整改”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引发了一片“求推广”的呼声,成了市民与城市之间一场充满温情的“双向奔赴”。

图源:网络视频截图

  “秒整改”的魅力,在于它精准回应了市民诉求。当每一次“挑刺”都能迅速转化为市政部门的行动时,市民很难不产生对这座城市的好感与认同。网友们在评论区留下的点赞、夸奖,乃至呼吁其他城市“抄作业”的声音,本质上是对高效、负责的政务服务的强烈期待。深圳的实践证明,城市治理需要的就是这种“看见就办、办了就好”的诚意。

  当然,神奇的“深圳速度”并非凭空而来,它的背后是一套依托数字技术、制度创新和财政保障的精细化治理体系。深圳通过“@深圳-民意速办”等平台,将小程序、公众号、12345热线等537个民生诉求渠道整合为18个,让信息能先进入一个统一的篮子,再被高效分拨。数据显示,2025年,“@深圳-民意速办”平台诉求按时办结率达99.34%,同比提升0.38%;过半工单3天内办结,同比提速7.17%。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前平均诉求办理周期为15天,目前压缩至5.2天。让每一个诉求都有着落、有回音,正是城市治理系统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这场“双向奔赴”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超越了“你投诉,我处理”的简单关系,促成了市民角色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那位深圳小哥怀着“让城市更美好”的公共责任感,默默履行着“民间监督员”的职责。他的“较真”是对公共空间的关切,是城市进步的宝贵动力。城市管理者并没有将这种监督视为“找茬”,而是将其视为改进工作、弥补管理盲区的宝贵资源。这种良性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当人们真切地看到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自己的建议能被采纳,他们与城市的情感连接便会愈发牢固。

  城市治理的核心,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把账算在民心里”的执政理念。它需要城市管理者赋予民意以优先地位,并愿意为此投入资源、优化流程、建立机制。深圳的“秒整改”启示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发声都是推动城市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像那位小哥一样,成为城市的“眼睛”和“耳朵”;希望越来越多的城市能像深圳一样,谦逊地“听劝”,并拥有强大的执行力。

  南方网、粤学习评论员 王沛容

编辑:曹晓静   责任编辑:王萍   校对:陈学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