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方网“头啖汤评论”编辑部
珠江之畔,圣火点燃。就在今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式开幕。这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一页,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同行的崭新篇章。此时此刻,激情与梦想在湾区绽放,拼搏与奋进的时代强音在这里奏响。
从申办到筹备,从场馆到城市,从志愿到服务,十五运会的每一个细节,尽显创新与协调的智慧,点燃了全国观众的期待。
这是一场众星云集的体育盛会。全红婵、樊振东、郑钦文……一个个闪耀国际赛场的顶尖运动员齐聚大湾区,他们肩负荣誉、挑战极限、追逐梦想,为全国观众带来了家门口的视觉享受。十五运会是全国体育健儿的大舞台,是汗水与荣光的竞技场。在这里,世界冠军再度登场,年轻选手初露锋芒,正是老将新人们的全力以赴,让中华体育精神在传承中发展、在竞争中进步。毫无疑问,岭南大地将见证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角逐,体育精神的火花,将在赛场上燃烧,也将在亿万观众的心中闪耀。

这是一场全民同乐的体育盛会。全民全运,全运惠民。体育的魅力,不只在顶尖运动员的交锋,更在全民参与的热情。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共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约有1.1万名运动员参加决赛,上百万人参加了群众赛事预赛和“我要上全运”赛事活动。正是这些群众赛事,让全运会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使竞技体育的舞台不再遥不可及,“男女老少都能参赛、人人都是运动健儿”的愿景已然照进现实。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顶尖赛事舞台向公众敞开大门,让中华体育精神走进千家万户,带领更多人沉浸式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这是一场新风劲吹的体育盛会。人形机器人列入火炬传递方阵、化身迎宾礼仪;安防机器人在场馆里智能巡逻;AI直播相机自动捕捉赛场上的精彩瞬间……体育盛会亦是科技盛会,从赛事场馆的“智慧大脑”,到科技助残的智能设备,再到云转播技术的全面应用,十五运会以数百项高科技产品覆盖“场馆建设、科技助残、赛事保障”三大领域,让赛会运行更智慧、观赛体验更立体。体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既带来了服务形式之新,更引领了科技服务于人的理念之变,粤港澳大湾区以数字化驱动全运,让“智慧全运”成为时代新标识。

这是一场简约环保的体育盛会。十五运会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为办赛理念,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办赛要求,超过九成比赛场馆由现有场馆改造而来,在全运会史上首次实现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打破全球近40年来“大拆大建办大赛”的刻板印象。同时,注重场馆的持续利用,充分考虑服务赛后运营和全民健身活动,赛时为全运,赛后为城市,还馆于民留下持久财富,持续激发全民运动热情。从建筑节能到材料循环,从照明优化到无障碍设计,绿色全运不止于实现赛事的精彩,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宣言,十五运会以实际行动勾勒出绿色中国、低碳湾区的生动图景。

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全运会首次走进香港、澳门,实现历史上首次多地区联合举办,创下了“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崭新实践。从赛事筹备的协同联动,到场馆布局的统筹规划,从探索建立“1+4”联络机制,到创新推出“不踩刹车”的无感通关服务,以十五运会为媒,粤港澳三地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效有序的合作机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融合活力。体育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十五运会让广大港澳民众与全国人民在运动的律动节奏中,感受祖国的脉搏与温度,编织起粤港澳从“硬联通”“软联通”到“心联通”的强劲纽带,一个深度融合的大湾区,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走向未来。

盛会之火,点燃激情;齐聚湾区,逐梦未来。从体育的热血到发展的澎湃,十五运会是体育的盛典,更是发展的号角。在“十四五”顺利收官、“十五五”整装启程的当下,让我们弘扬体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携手共绘湾区同心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跑出属于广东、属于湾区、属于中国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时代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