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个人破产制度,“诚实而不幸”者的“经济再生”

2025-04-01 11:37 来源:南方网

  在深圳这座以创新著称的城市,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正在重塑债务困局中的个体命运。自2021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实施以来,深圳不仅成为全国个人破产制度改革的“试验田”,更以4567人次辅导、300余人获得“经济再生”机会的实践,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保留东山再起的火种。这场改革,既是法治精神的深化,更是市场经济包容性的生动注脚。

  市场经济有成功者,当然也会有失败者。个人破产制度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构市场经济的伦理坐标。于个体,它是绝境中的“逃生通道”。数据显示,深圳破产申请人中31—45岁群体占比超六成,债务规模多在200万元以下,他们因创业、医疗、教育等陷入困境,却始终坚守诚信底线。于社会稳定,它是风险社会的“减压阀”。深圳通过破产信息共享平台联动12家单位,将42项数据纳入监管,严打“假破产真逃债”,对奢侈消费、赌博负债者坚决说“不”,守住了制度底线。于经济发展,它是创新火种的“守护者”。当前民营经济贡献了深圳50%以上的GDP,个人破产制度与民营经济促进法形成呼应,为中小微企业主消除后顾之忧。

工作人员开展申请前辅导。受访者供图

工作人员开展个人破产申请前辅导。来源:南方+

  个人破产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债务公平清偿机制。与传统执行程序的“先到先得”不同,该制度通过管理人全面清查财产、债权人会议协商分配方案,实现了债权的平等受偿。深圳试点通过设置3-5年免责考察期、限制高消费、严格审查财产流向等措施,既防止恶意逃债,又给予债务人“重生”机会。个人破产不是逃债,而是给真正需要的人一条生路。当法律将“诚实”与“不幸”作为免责前提,既维护了信用体系的严肃性,又为市场风险提供了制度化的缓冲空间。

  成熟的法治经济环境,不仅需要有进入通道,还得有正常、合法的退出机制。数据显示,我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1.24亿户,支撑近3亿人就业,这些“毛细血管”式经济单元的健康循环,直接关乎市场经济生态的活力。“有限责任”的缺失让无数个体经营者陷入“一次失败、终身负债”的泥潭,甚至衍生出暴力催收、恶意逃债等社会问题。而个人破产制度的推行,恰好可以让这些市场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深圳个人破产改革的深层启示在于:一个尊重市场规律的社会,既要用创业孵化器托举梦想,也要用制度安全网兜住风险。

  当创业者不再因一次失败而陷入“永夜”,社会整体创新活力才能持续迸发。未来,随着个人破产制度在全国“落地开花”,期待看到更多“诚实而不幸”的个体,在制度保障下挣脱债务枷锁,书写属于自己的“重生故事”。

  撰文 夏小龙

编辑:胡伟   责任编辑:曹晓静   校对:梁洁萍

相关新闻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