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曝光部分直播间售卖“一折羊绒衫”的乱象,售价百元的“100%羊绒”产品中竟无一克真羊绒,实为化纤滥竽充数。难以想象,从生产端以次充好,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这些假冒伪劣的羊绒衫制品,就这样被公然销售。这场闹剧不仅揭开了直播带货乱象的冰山一角,也暴露出商业诚信缺失的深层危机。
商家直白表示自家的安全帽无法过检。来源:央视财经
这种明目张胆的造假行为并非个例。安全帽售价低廉却无法过检,合格证更是在网络上随意买卖;500根棉签到手只有380根,260张抽纸其实只有62抽……从食品、日用品到服装、电子产品,一些不法商家肆意妄为,带货主播信口开河,制假售假俨然成为分工明确的产业链、沆瀣一气的利益链。这种乱象若不加以遏制,必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大规模地制假售假,不但涉嫌违法,还涉嫌犯罪。产品质量法规定,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罚款。刑法中也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销售金额不同,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有法不依、有禁不止?如此明目张胆的制假售假,当地监管部门究竟知不知情,有没有作为?质检部门有没有对产品进行抽检?众多问号有待拉直。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责任归咎于消费者喜欢“占便宜”是站不住脚的,也是不公的。相关部门务必要让监管“长牙带刺”,通过随机抽检、专项执法等方式,加大对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商家要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形成有效的震慑效应。同时,也要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监督管理,督促其落实法定责任,规范网络交易行为,让失信商家寸步难行。
不法商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既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无情践踏,也是对平台管理的公然挑衅。换言之,如果平台能够积极履行主体责任,构筑起强大的防火墙,不法商家和无良主播何至于如此有恃无恐?电商平台作为销售渠道,应加强对入驻商家和上架产品的审核力度,严格把关营业资质、产品检验合格证等资料,并优化产品推送机制。同时,健全完善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对于消费者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违规商家采取下架、禁售等措施,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让作假者受惩、为诚信者撑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低价不是放任假冒伪劣的理由。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如果被利益蒙蔽双眼,不惜铤而走险,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迟早会付出惨痛的法律代价。唯有诚信经营,避免“一折羊绒衫”这样的乱象上演,才能让商家走出信任危机,重获消费者青睐,进而实现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撰文 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