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上路需要驾驶证和行驶证是公共常识,可没想到,载客出行的顺风车在平台审核时竟然不需要司机提供驾驶证和行驶证。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实测了多款顺风车平台的审核流程,发现哈啰顺风车微信小程序存在严重漏洞,不仅无需上传驾驶证、行驶证,甚至无驾照、无车者也能通过填写随意编造的信息进行接单。审核流程形同虚设,看似与人方便,实则给公共安全开了一道口子,这是对乘客的极不负责。

图源:网络
便捷要以安全为前提,牺牲了安全,紧随而来的很可能是风险。近年来,顺风车行业乱象屡见报端,乘客隐私信息被随意倒卖、司机坐地起价不成任性甩客、实名账号唾手可得……如今又多出一个无需证件即可接单的大问题,失序的顺风车市场,俨然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种种乱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绝不是拿系统漏洞这一说辞就可以搪塞过去的。盲盒般的打车体验下,主打省钱、便捷的顺风车,实在难言顺心。
耐人寻味的是,涉事的哈啰顺风车平台并非不知道信息审核的重要性。无论是官方APP指引还是官方客服的回应,都要求车主在注册时提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等信息,唯独在微信小程序上省略了这些规范步骤。而引导人们跳过认证环节的,恰恰是官方APP。车主在哈啰APP认证时,系统会弹出“微信小程序可免传证照,极速接单”的提示,点击跳转按钮,便能前往微信小程序认证。面对规则漏洞,官方非但没有及时修补,反而默许、纵容甚至是鼓励,这背后的动机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安全漏洞不能总指望舆论曝光后再亡羊补牢。从制度层面看,上海、广州、东莞、赣州等多地均制定了严格的顺风车管理细则,对车主资质、车辆条件、保险状况等作出了具体要求。可见,此次规则漏洞并非由法律与制度的缺位引起,而是因为平台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表里不一、阳奉阴违。
面对此种情形,监管部门应及时补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平台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在后续的监管中,要开展常态化检查,打通公安、交管等部门与顺风车平台的数据接口,强化信息实时比对,牢牢守住顺风车行业的安全底线。涉事平台则应做好反省工作,依法依规对车主信息进行实质审核而非流于形式,切实肩负起安全主体的责任,对每一位车主的身份、驾驶资格、车辆状况负责,对每一位乘客的出行安全负责。
保障安全,是顺风出行的底线;履行责任,是行业发展的前提。顺风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本质上属于信任经济,而这份信任,正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顺风车平台免证照极速接单的一时便捷,透支的是整个行业长远发展的未来,及时封堵安全漏洞,才能让顺风出行顺路更顺心。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刘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