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字库来了!8月16日,广州国家版本馆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方正文沁永乐大典体,以数字化手段再现这部旷世巨典的书法神韵,向公众传递中华传统书法之美。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这款字库的开发是以技术创新激发传统文化活力的生动实践。它以《永乐大典》“湖”字册为蓝本,从“千字千面”的嘉靖副本中提炼共性,精准定型32种基本笔画,通过拼合技法巧妙处理笔画的穿插避让,使每个字既保留自身的灵动个性,整体上又维持气韵的贯通。字体设计上,既延续了“中宫收紧、重心略高”的结构美学,又保留如飞鸟展翅的洒脱笔意,墨韵流淌间再现“力透纸背”的书写张力;同时,针对现代横排阅读习惯,科学调整结构与重心。这种形神兼备的“转译”,超越了简单的复制,让沉睡的书法艺术真正“活”在当下。
字库的价值远不止于美学复刻,更在于其开创的文化共享模式。“方正文沁公益计划”免费授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及文博单位使用,将曾经深藏宫禁的典籍笔墨,转化为课堂课件、展览海报的日常视觉语言。典籍保护的核心,绝非将文化封存于库房,而是让传统文化基因在时代的土壤中萌发新枝。当这些精美的书法,通过公益字库汇入现代信息的洪流,那些曾被束之高阁的文明密码,便获得了在更广阔天地间焕发新生的契机。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活动深刻彰显了民间力量与技术创新在文脉传承中的协同作用。本次活动同步举办了捐赠入藏大会,展现了数量可观、品类丰富的入藏版本。过去一年,广州国家版本馆新入藏捐赠版本超3万册(件),涵盖中外古籍、名人书画、红色版本等多元门类。这些汇聚而来的捐赠,是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凝聚,是对散落文明碎片的拾遗补缺,更是文化种子在公共土壤中的生长。
这部包含42000个字符(含汉字、符号)的字库,将于今年12月正式与公众见面。 它预示着,传统经典所蕴含的智慧与审美,正以一种鲜活的姿态汇入现代文明的洪流,续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永乐大典”。我们期待见证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撰文 秋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