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把“看不懂的话费套餐”卖给了不识字老人?
破除套餐困境,首先要加强监管,其次要畅通投诉渠道,建立完善的举证机制,最后年轻人也应多多关心照料,为老年人介绍常见的电信服务,定期检查扣费情况。

“前局长”街头搞怪,公职身份岂能沦为流量密码
公职人员不能把公权力当作满足私欲的“提款机”。在短视频行业日益兴盛的时代,要坚决抵制“唯流量论”,对于违背公序良俗、突破道德底线、破坏政府形象的创作者和内容要坚决禁止。

先别焦虑AI,大爷都比你会写作文
网络时代之下,AI浪潮又奔涌而至,表达变得愈发轻易,情感却逐渐稀释。大爷们的作文终将淡出热搜,但带给我们的什么是好的文字的思考不会停止。

“外卖大战”再继续,即时零售的“疯狂星期六”能走多远?
“外卖大战”并非长久之态,补贴可以带来短期的爆发,却未必能带来用户的“忠诚”,如何将用户更好地转化、从爆发式增长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是给这些平台留下的大课题。

让环卫工翻垃圾找儿童手表,这样的“暖闻”到底在燃什么
如果一味想着制造感动,却忘记了最不该忘记的人,也忘记了最朴素的民心所向,这种知其“燃”而不知其所以“燃”的“暖心新闻”,只会让读者在酷暑中更觉燥热难耐罢了。

地铁站开放纳凉区 习习凉风送来阵阵暖意
把清凉留在站台,把关怀写入日常。地铁空调吹走了暑气,让对广大劳动者的尊重爱护充盈公共空间;纳凉区腾出的方寸空间,存放着城市的文明素养与人们的稳稳幸福。

短剧“硬蹭”华为小米,流量狂欢该踩踩刹车了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创作者、平台与监管方都需时刻保持清醒,让创作在法律与道德的轨道内驰骋,这既是对企业权益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负责,更是对整个行业未来的守护。

硬核又暖心!残特奥会深圳首赛彰显志愿服务之光
深圳的志愿服务早已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无论是紧急救援现场,还是每年的春运一线,哪里需要帮助,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和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

“八级地震”谣言惊扰岭南,造谣者必被严惩
网络时代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跨地域扩散,而真相的核实与澄清往往需要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差里,谣言早已在社交平台上完成裂变式传播,每一次谣言发酵都像一场小型社会危机。

佩戴二维码求打赏 有失海底捞服务初心
打赏可以有,方式必须改;服务要升级,核心在为顾客着想。在服务经济时代,企业赢得顾客,从来不是靠佩戴二维码“求打赏”,而是把“顾客至上”的初心落到每一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