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并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作为曾领改革风气之先的广东,在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面对上有中央期待,内有结构掣肘,后有追者逼近,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继续当好排头兵,发挥好窗口作用、领跑全国?这对广东来说,既是躲不了、推不掉的责任使命,也是挑战考验,必须向党、国家、人民和历史交出优秀答卷。
在常人的眼中,提到广东,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富”。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从1989年至2014年,经济总量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但是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近些年来最早受到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的冲击,长期以来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供给条件不复存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考验更加突出、任务更为艰巨。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依靠自主创新获取竞争优势的高端服务业和制造业占比仍然偏低。这些都迫切要求广东加快推进创新发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摆脱产业发展的低端锁定状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基于以上原因,近年来在党和国家以深化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号角下,作为排头兵的广东持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不断优化,科技有力支撑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多主体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源头创新与应用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与金融、产业融合逐步深化,呈现出可喜的面貌。据广东省科技厅统计显示,2014年广东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技术自给率提高到70%,接近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比重超过50%;全省从事研发人员达52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一。2014年年底,根据科技部综合评价,广东区域创新能力从2008年起至2014年,已经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二位。在构成区域创新能力的5个分项指标中,广东在创新绩效方面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回顾广东近年来在创新发展上的所作所为,既有上下协同的思想统一,又有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既有总体宏观的顶层设计,又有具体微观的推进路径;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又有矢志不渝的落实定力;既有敢闯敢试的开拓精神,又有蹄疾步稳的精准发力,铺展的是一幅有力有序有效的鲜活生动的创新图景。当前,广东为产业转型升级,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国经济适应新常态,再次勇立潮头,先行先试。特别是11月12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挂牌,这是继深圳成为国内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又一重磅引擎;这是广东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再次按下的“快进键”。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和全国经济增长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广东不负重托,前三季度经济保持了稳中有升、稳中有质量的发展状况,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一来之不易的成就,既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提供了强大支撑,也再次证明和凸显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积极效应和巨大优势。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扎实推进,广东一定能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成效,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的主动力,使创新型经济成为广东经济的主体,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和开拓者。我们也有坚定的乐观信心,在经济新常态下,广东样本的先行先试必将让我国发展充满更加强劲的动力,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拥有更加辉煌的前景。
(本文系木棉花香有奖征文作品)
请点击→木棉花香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