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理论创新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许多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首次在广东提出的。而正是有这些正确的理论成果的指引,广东改革发展才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因此,社会各界才形象地称呼广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的经济发展,不管是速度还是质量都稳稳地走在全国前列。这个“排头兵”在改革开放中很好地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就选择广东,也是殷切希望广东能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继续当好这个“排头兵”。
但是,广东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长期制约广东的整体发展。个别地区甚至已经成了广东经济的短板。我们传统意义上说广东经济发达,其实是指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而对于粤东西北地区来说,则一直在困扰广东的发展。广东省内发达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差距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近年来,虽然省政府有“双转移”等扶持政策,但粤东西北地区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民生水平总体落后仍然是不争的事实。整体来讲,珠三角占全省生产总值约80%,粤东西北地区才占20%。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的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广东全省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越加明显。可以说,中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如何统筹好珠三角地区与粤北、粤东及粤西地区的平衡发展问题,则是“十三五”期间广东必须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发展越进入新阶段,解决协调发展的这一要求就显得越明显。广东能否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现自身的协调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好发达地区与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问题,不仅对于广东发展本身,对于全国的意义都很重大。广东发展应该是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而不能是失衡、单调、有短板的发展。
因此,广东要充分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珠三角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对口帮扶等重大机遇,加快培育粤东西北地区新的生产力,发挥新的先进生产力增量在调整、优化广东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作用。还要注重尽快启动粤东西北地区新一轮技术改造工作,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推动陶瓷、家电、服装纺织、家具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用地、金融等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努力在传统优势产业中促成新的先进生产力。同时,要加大省内产业转移力度,大力推动珠三角产业企业走进粤东西北政策落实,加快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粤东西北分工发展和错位发展,提高粤东西北工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粤东西北地区的“生血功能”。在大力推动各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同时,还必须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共生,尤其要注意做好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让硬实力和软实力实现同声同步。
当前,广东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广东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啃下发展不平衡这块硬骨头,真正拿出改革开放初期“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努力在协调发展上为全国的协调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本文系木棉花香有奖征文作品)
请点击→木棉花香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