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热播,云端博物馆蓬勃发展,海昏侯墓文物展等引发观展热潮……近年来,越来越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文化产品受到人们青睐。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了起来,不仅丰富了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也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扫黑行动》:港式“警匪”与内地“刑侦”的刺激融合
《扫黑行动》公映已近一月,取得1.52亿票房(截至发稿时),可喜可贺。《扫黑行动》用票房成绩证明了硬实力。

网络文学有无可能“反哺”传统文学
对于未来的文学生态而言,网络文学的存在究竟能否产生积极作用?或者说,它有无可能“反哺”传统文学?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追随光影而行的心灵旅程
《追光万里》运用丰富的纪录片手法,通过历史影像资料、当代人物访谈、现实情景再现以及动画漫画插图,将几位电影人的艺术人生串联了起来。

国潮风起 非遗焕新
2022卡塔尔世界杯正在进行。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蹴鞠亮相卡塔尔,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文化的故事。卡塔尔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不只有蹴鞠,从客车到旗帜再到各种世界杯纪念品,很多都是中国制造。这说明,近几年形成的国潮之风开始从国内“吹”向国外。

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时间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民族创造和传承的时间体系及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智慧彰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文化数字化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一只勖力飞越五洲四海的天鹅——评杂技剧《天鹅》
杂技艺术是中国艺术百花园里一朵绽放惊奇的花朵。这花朵兀自满带着一种奇观感,历经千年不变。

林岗:躬身践行 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
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日显重要的今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决定成立道德委员会并举行仪式,向全国文艺评论工作者发布了《中国文艺评论工作者自律公约(修订稿)》,我认为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

《历史的微声》|王笛: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本次推送便带来王笛的这篇“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看看学者王笛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之中,寻觅到用于阅读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