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经济”如火如荼 “夜文化”值得期待
据报道,“浙江自然博物院·24小时博物馆”试营业一个多月以来,观众已超过两万,进入暑期后人数更是持续攀升。无独有偶,6月1日以来,成都图书馆实行超长延时服务,成为全国延时开放时间最长的公共图书馆。该馆每天下午5点后进馆的人数一路递增,从最开始的600余人增加到超过1500人。

涵养文化自信 博物馆大有可为
7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题为《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文章。这些都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博物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黄金期。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博物馆大有可为。

疯了的神探
2007年的陈桂彬(《神探》主人公),和2022年的李俊(《神探大战》主人公),都是疯子。

线上演唱会:怀旧背后是谋新
最近,多场线上演唱会引爆社交网络,在释放满满怀旧感之余,也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时代变化新的切片。

“马踏飞燕”因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款“马踏飞燕”毛绒玩偶文创产品,大受市场追捧,迅速出圈成为社会文化话题。在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它的人气甚至超过了其原型——国宝级文物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

弘扬新风正气,彰显电视剧创作的中国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民族的追求与奋斗、人民的光荣与梦想,都需要以更加创新、多样、活泼的形式呈现。

从郑智化到张学友,形式主义的“正能量”还要伤及多少人
连日来,郑智化与张学友两位老牌歌手突然被推上了舆论风口浪尖,前者为自己的歌词被修改而气愤不已,后者为自己的发言被曲解而颇感无奈。透过两档风波,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如今网络氛围中的某种怪诞。

古装偶像剧:尊重观众才是“流量密码”
近日,电视剧《梦华录》热播,成为兼具播放量与讨论度的现象级古装偶像剧。《梦华录》的迅速火爆,看似意外,实则有其必然性。这便是对观众审美和认知的尊重。

《狮子山下的故事》:从市井烟火感受港人的家国深情
通过《狮子山下的故事》这部剧,观众看到的是吃苦耐劳、守望相助的香港普通劳动者的奋斗人生,并透过香港普通市民的命运看到了香港社会的底色和本色。

范以锦散文《理发剪·老伙记》赏析:以小见大,立意高远
读完范以锦散文《理发剪·老伙计》,我的感受是,难以用一言以蔽之把自己的阅读体验作精准表达,只感到文章的内涵十分丰富。作者以历久弥新的深情、敏锐的触觉和洗练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风雨相伴数十年的老伙计——理发剪和老同学的生活场景及小故事,让读者在时间轴的引导下,与作者一起感受浓郁的同窗情、乡亲情、战友情,与作者一起体验特殊年代的逆境与顺境、耕耘与收获,与作者一起品味生活的苦涩与甘甜、冷漠与温情,撩拨心弦,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