唬人的电影宣发,骗不来观众的口碑
内容支离破碎甚至是摆拍的宣发视频,看似在短期内催生出大量爆款,实在是在不断消费观众的信任,留下了一个个“狼来了”的故事,而这些影片最终也会迎来被流量反噬的结果。
从“青少年模式”到“未成年模式”,还要走多远
健康上网,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家庭、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持续筑牢网络保护屏障、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才能让网络为未成年的生活添彩、为他们的成长赋能。
“第一学历”不够出彩不该成为求职者的“污点”
英雄不应被问出处,任何有能力的人都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名校出来未必都是人才,普通院校出来的也未必不是人才。每个人都应受到公平的对待,能力才应是评价一个人的最终标准。
铲除违法违规医疗广告“杂草”
当然,除掉杂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要扩大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覆盖面,为群众准确查询和获取健康科普知识提供便利,让患者接收正确的医疗信息,避免他们被错误信息误导。
景区不准用相机拍照?做生意不能太野蛮
合理的商业模式能对景区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同样地,优秀的景区个体经营者也能让游客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如何兴一个景区、活一片经济、富一地乡亲,就要在这些细节上下功夫。
警惕城市“牛皮癣”卷土重来
随意张贴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损害了城市管理秩序,破坏了文明建设成果。内容涉嫌违法的小卡片,还有可能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下大力气根治。
基层工作要接“地气”沾“土气”
环保固然需要常抓不懈,但在布置任务时,不能只强调结果而忽略便民的宗旨,更不能偏离“三农”工作的大方向。在政策制定、任务下达、日常监管上,要多接“地气”、多沾“土气”。
坚决遏止体育“饭圈化”
当运动员候机赶车时,方圆几米之内,常有大量粉丝前呼后拥、疯狂跟拍,这样的画面令人反感。饭圈文化泛滥,代拍和长时间跟拍盛行,让追星变了味儿,是为歪门邪道。
“蹭老式消费”收获不一样的幸福感
社会各界要打破传统思维,摸清大众心理,深度挖掘客群需求,在物美价廉上下功夫,在扩大供给上做文章,尽可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群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普惠性、可负担的消费选择。
挂急诊省钱过夜“小妙招”实在不妙
急诊室挂号过夜不是妙招而是损招,虽然每个人的旅行观、消费观不同,但“精致利己”不可取。愿每个人合理安排旅游行程,在保障自身安全和维护公共秩序的基础上,享受每一段丰富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