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精彩回顾
11月6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广东中山开幕。论坛以“创新驱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未来——想象与期待”为主题,邀请了高建平、林帝浣、陈少波、胡恩威、戴定澄、宋达等内地与港澳知名专家。

区域·文化·想象:大湾区传统舞蹈的文化传承与共享
21世纪以来,“非遗后”时代的到来,在文化多样性与区域地理文化的语境中描绘着多姿多彩的地域舞蹈景观,使得中国舞蹈既有“中心化”的国家面相,又有“区域-中心”的地域面相。因此,在“区域-中心”的格局现状与全局视野中,关注区域性传统舞蹈的发展是对当代中国舞蹈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亦是对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多样性与同一性辩证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这一时代命题的回应。

《当家主母》:织机上鲜活的女性生命力
当家主母之所以有当家的威望,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庇护家族之人,在他们委屈之时把握公平,在他们做错之际展现担当,还要分权分利于众人,因为“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百年初心阅风华——评《百年扬帆——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
全书共计66万余字,是一部新时代大众化、普及化的地方党史读物,也是一部站位高远、选题精当、史实准确、结构清晰、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红色文化传承价值的广东党史学习教育简明读本。

家国情怀寄尺素 赤子丹心映荣光:观江门原创舞剧《侨批·家国》
《侨批·家国》不仅是江门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推动侨批保护活化,擦亮“世界记忆遗产”和“中国舞蹈之城”两张城市名片的创新举措,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侨乡故事,画好最大同心圆的一次重要探索。

新时代文学要牢记“国之大者”
新的征程上,新时代文学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牢记“国之大者”,把握历史主动,勇于担当作为,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成果,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干实绩实效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时代文学的强大力量。

在生活的夹缝中打开不平凡的世界
一个真正伟大的人,当他被遮天蔽日的失败笼罩,能在夹缝处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这缘于袁隆平的文化厚养和倔强的自尊,陪伴着他如孤筏重洋、像电光石火,泅渡了漫长而探索的一生。

《屠呦呦的礼物》:一个女性科学家的坚守与柔情
每个时代都有嘈杂的声音,或是运动,或是名利,屠呦呦做出了一个好示范,她做的每件事都是为了更有效率地直击成功,而不是活在别人给自己描述的故事里。正因为真实做自己,所以每个细节都出乎意料。

丘树宏 | 辛亥革命女性诗文考略及其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与中国女性,是近代以来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命题和现实命题,对于这一命题的诠释可以有多种渠道和途径,而深入发掘和分析那个时期中国女性的文化表现,包括其诗文作品,是一个重要方法。

倩娜 | 艾云 :作为著作和风景的存在
诚挚的艾云敞开她的书写,字里行间弥漫着熨帖人心的真切和温暖。她在文字里书写,也在生活中书写。艾云并不只是活在追问之中,同时也是心怀大爱,真心渴望身边每个人都过得好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