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报 | 张培忠: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
我们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自我重塑的同时,追求中国话语的加快构建和自我重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及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快推进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和中国话语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谱写文学华章、铸就恢宏史诗。
专家访谈 | 曹劲:让文物“说话”——将尘封的古迹点化为鲜活的岭南故事
在广东,从南越王墓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址,从三大道观、四大古塔到近代革命策源地,岭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早的历史可上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物资源得天独厚。
陈再见 | 看似回归实则重生
这些年,我的创作越来越有规划了,也越慎重了——慎重当然是好事,却并不一定会带来好结果。事实上,创作上的事情,一旦有了刻意的规划,所谓的“有意识”,就很难有旁逸斜出的东西,很难有心血来潮的东西,潜意识里甚至还有拒绝的态度,怕被多余的情绪打扰主导的思路。
蒋述卓 | 却顾所来径
历史在此定格,历史也在此转折,新中国从这里走出,五大书记从此地路过,再出发,中国共产党人就这样揣着两个“务必”走上执政党的位子。“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那十个月的历史,美好而蕴含深远的意义。
阎浩岗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红色经典”的价值
谁都无法否认,“红色经典”曾经对新中国几代读者产生了巨大影响力,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乃至言语方式,它们是中外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特殊类型文学和文化产品,是我们的精神遗产,今天的读者仍能从其中的优秀之作获取丰富的精神养分。
陈培浩 | 碎片化时代的逆时针写作
显然,纯文学不是献给无限的少数人,供少数文化精英显示精神优越性的;但是,纯文学也绝不是即将被碎片化时代淘汰的明日黄花。在越来越快,越来越非中心化、去深度化的时代,纯文学将以逆时针的文化选择,肩负着将当下与传统相连接,重构一套民族可共享的语言感受结构的重任。
蒋述卓 |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艺格局的构建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是有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有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服务宗旨、有坚忍不拔的伟大实践的百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与形成的基本格局以及所取得的基本经验,是我们在面向未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宝贵财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新时代的文艺还要进行变革和发展,还需要以更深刻的改革、更开放更阔大的国际视野迈出雄伟的步子。
冯娜丨湾区景观、城市心灵和未来想象
大湾区文学读本·诗歌卷》的编选,不是为了“建立一种诗学,或者建立某种美学的标准”,而是为向每一颗在这片热土上耕耘、创造的心灵致意。我们的生命曾在大湾区交汇、相互照耀,也将像百川入海,通往“共同体”的文明之中。
蒋述卓 李石新 | 中国精神与文学经典的生成
新中国精神与新中国文学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共同影响并限定了不同时期的文化观念与精神走向。这种互动不仅集中反映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的文学史观,表现出文学反映时代与现实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在深层次上传承了中国古代文论中“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和传统。
陈培浩 | 深度现实与未来诗学
王威廉的写作存在着多个面相,包括荒诞叙事、灵魂叙事、历史叙事等等。大学曾就读于物理系的王威廉,对于科幻与人类未来有着持久的追问。近年他又集中创作了一批人文科幻小说。与一般科幻小说不同,王威廉的这些小说虽包含科幻元素,或置于未来时空展开,但实质始终在于对现实的反观和对生命可能性和应然性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