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抄袭背后,副校长不能“神隐”
对待“副校长论文抄袭”,作为知名高校,华南师范大学应有坦诚面对的魄力。公众期待,后续华南师范大学能够坚持零容忍原则,不遮不掩做出公正严肃的处理,切实维护好学术公平与高校形象。
“拒绝上学门诊”一号难求,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守护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摆脱唯分数论,需要学校和家长携手共进,而社会也应构建更具温度的支持网络。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在安全感中激发出求学向上、奋发进取的内生动力。
临退休遭解聘,合同制教师权益何以保障?
为应对教师过剩困境,打破教师“铁饭碗”,解决“躺平”现状,我国全面实行教师聘用制度,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其考核标准易受学校领导主观性影响,滋生权力滥用。
何同学拒好评,“勇气”还是“双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诚应建立在尊重之上,勇气该用于挑战不公而非制造对立。在这个高喊“做自己”的时代,人们更需要学会的是在坚守自我的同时,也能温柔地接住他人的期待。
遏制蹭热点的“毒流量” 还网络空间以清朗
网络空间的清朗,既依赖制度化的治理,也依赖网民的理性与自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热点事件沦为“流量狂欢”的牺牲品,让公共讨论回归对真相与正义的坚守。
企业信用评价岂能成为一门生意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花钱可以买来虚假的光环,但是买不来真实的评价。企业与其心存侥幸花钱买个门面,不如实实在在诚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
蛋糕是预制还是现做,消费者知情权不能被“吃掉”
客观来说,使用冷冻技术保存美食无可非议,借助预制技术也并不等于品质低下,而作为消费者来说,真正想要的无非就是一个知情权——在琳琅满目的食品展柜里,哪些是预制的,哪些是现做的。
点一桌剩半桌,餐饮浪费何时休?
餐饮浪费之殇已刻不容缓,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拒绝“点了一桌剩半桌”的浪费行为,用实际行动守护粮食安全,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共同书写文明、节约、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天下无烟,离我们还有多远?
控烟不能止于“劝人善良”,更要以法律划定红线、以制度织密监管、以文明涵养共识。只有吸烟与禁烟的界限足够明晰、违规成本足够高昂、公共空间的权利意识足够深入人心,“游烟”治理方能切实见效。
15亿非法集资案,敲响法治与监管的警钟
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要增强法律意识,提升风险判断力,让公平正义的法治阳光照进自己的心灵、照亮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