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勤俭节约外卖新“食尚”
无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事实,不管是“无意的”还是“不得已”,都不是白白浪费粮食、过度耗费资源的借口。

地铁严禁喝水,缘何引发争议
站在地铁工作人员的角度,开告知单或许只是秉公办事。可站在乘客的角度,在不洒的情况下喝水更没有错。地铁工作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需留出弹性空间,确保“人性化”在“法制化”的框架内合理运行。

AI写真虽“妙”,隐私安全不可少
互联网从来不缺爆款,缺的是有持续生存能力的爆款。保护好用户的个人信息,确保数据合规是任何一款APP的生命线。

“科学玩具”可以有趣但不能有害
有趣的“科学玩具”能够开拓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科学意识,这肯定是家长乐见的好事,但有趣好玩应该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

清北名师辅导?警惕假期教培变种
辅导机构应立足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激发孩子的潜能,而不是通过“清北名师”来宣传,暗示家长可以进行学科类培训。毕竟,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不能成为个别辅导机构的“生意经”。

广州城中村改造意见征集,凸显民生厚度
住有宜居,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中村改造给租户提供的不能只是一张床、一个住的地方,更要解决好在用能、用电、用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要整治“空调刺客”等乱象。

影院里背唐诗,寓教于乐还需有边界感
《长安三万里》片长168分钟,要认真看完整部影片,最起码的注意力还是需要保持的。电影院变成了大型背诗现场后,孩子们的观影效果无异于囫囵吞枣,“寓教于乐”真是无从谈起。

莫以“研学”为名行捞金之实
研学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形式。随着各地研学游基地、公共场馆设施与服务的不断健全完善,家门口的红色景点、博物馆,乡村的田间地头、绿水青山都是很有价值的“第二课堂”。

解决偷拍纠纷,要有“能说理的人”
最近热搜上的“偷拍”事件不过几起,但每天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内的纠纷,想必是不计其数。这给城市管理提了个醒:人的戾气是未知且不可控的,是否可以建立一种见招拆招的机制?

拒绝教育焦虑,乐享假期时光
拒绝教育焦虑,是对家长的要求;乐享假期时光,是孩子的愿望。拒绝焦虑,才能更真切地享受快乐。家长帮孩子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才能让孩子既有动力又避免过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