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车互联”过度采集数据,智能网联汽车应遵守“最小化原则”
车企要清楚告知车主各种智能技术的使用方法、功能用途以及相关数据的最终去向,同时要完善企业内部的数据安全保障制度,防范数据泄露,如此才能在功能创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滥用的红码危害了社会的健康
无论是“健康码”还是其他“码”,其核心价值都在于服务群众、造福百姓。“想让谁的(健康码)变红谁就变红”,已经让公众感受到“权力任性”的危险倾向。

唐山烧烤店暴力打人:受害者无助,但法律有利齿
受害者无助,但法律有獠牙,相关部门必定对施暴者进行严惩,并将打击的锋芒对准黑恶势力,给受害者一个公道,给公众一个交代。惩恶扬善、执法如山,我们期待,这个社会定会扫除黑恶势力的阴霾。

明星代言,得利也需承重
要明确惩戒细则,给违法代言的明星戴好“制度紧箍”“法律紧箍”。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好消费市场秩序,保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切身权益,对公众人物的“羽毛”也不啻是一种保护。

不给盗版网络文学一丝生存空间
正版必须得到尊重,盗版理应受到打击,侵权者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找到所谓的“靠山”,都不构成法律上的“避风港”。当守土有责成为一种常态,“天下无盗”也将更快照进现实。

寻鸭本是图快乐,抢购代吃又为何
面对“一鸭难求”的情景,消费者需回归消费初衷,不必因为求而不得而暗自叹息,更无需为了抢货而不惜高昂代价,否则这份快乐就失去纯粹、大打折扣了。

尊重知识产权,别总“下次一定”
严厉打击抄袭、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文化消费者权益、维护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根基。尊重原创方能精品倍出,全社会都要摒弃走捷径的浮躁心理,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专注于原创。

校招生被辞退,损失的不单是一份工作
2022年高校毕业生1076万,应届生身份是毕业生初入职场最有利的资源之一。求职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保障应届毕业生求职权益不仅仅是应届生要思考的问题,也是留给整个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生前预嘱首次入法,赋予生命更多的选择权
生前预嘱首次入法,赋予生命更多的选择权。法律只有得到严格执行,才能彰显价值和权威,建立生前预嘱制度,通过立法赋予患者临终抢救决定权,需要得到具体的执行,这也是法律温度的体现。

莫让“日息”成为侵害消费者的障眼法
发展消费金融当以诚信为先,而不是玩文字游戏,只提“日息”不提“年息”。再好听的吆喝,若没有优质服务、优质产品打基础,就不仅不能让消费者买账,最终也会影响信誉,损害自身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