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许勤介绍,2014年,深圳万元GDP能耗、水耗均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PM2.5平均浓度33.6微克每立方米,创十年来最低。他们为什么能创下节能的最好记录?其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抓“大“也不放“小”。
广东深圳中山的代表们在两会上交出的节能答卷,是值得全国各地学习的。他们为什么能将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这显然和他们平时在节能环保上抓大也不放小的举措分不开。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市早在几年前就加强了城市“亮化”工程的智能化管理,夜间路段、城市灯光都根据时间和人流量进行调控。为什么政府在这上面如此重视,这何尝不是减轻全省能源消耗的一个有机组成?
虽然这些城市关闭不必要的夜间亮化工程不是什么大事。霓虹灯、大型广告牌停止用电,路灯减半开启相比大能源消耗真的是很微小,但是广东在能源控制上,并没有因为小就任由其浪费,而是用关闭亮化工程带动当地有效节约能源。这种举措,不仅减轻了当地能源过度消耗,更为百姓树立了节约的榜样。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某些地方往往都有这样不成文的规矩,似乎一个地方夜晚有多亮,现代化程度才够高。有些地方因此十分重视亮化工作,争相打造不夜城,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和霓虹闪烁的商业街区,构成了五颜六色的不夜景。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面积使用景观灯进行夜间亮化,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不但消耗了大量电力资源,还有可能变成光污染,产生负面影响。
广东省相关部门曾做过一项测试,常见的城市景观灯,如华灯、槐花灯和酒杯灯,看上去很漂亮,但只有5%的光线照到路面,其余95%都射到天上去了。入夜后,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光雾“,它们就是那些多余、滥用的逸散光光污染。于是广东的中山、深圳等地积极推广了城市夜间减少光亮智能化的做法,不仅节省了能源消耗,更为当地百姓树立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这种不忽视环保节能上的小做法,擎起了一个地方节能环保的大作为。
勿以善小而不为,减少一个地方的不必要的浪费看起来虽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恰恰就是这样的“小”,广东各地都在积极地探索实践,这不仅有效执行了国家控制能源消费的要求,更体现了广东节约能源的决心和行动。创新驱动,创新管理,不能只抓大,忽略小,类似于减弱地方光源浪费的举措,广东省多地的节约做法,值得所有城市所有地区学习借鉴。

网友跟帖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跟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